赵丽颖:以能让人们记住的方式去战斗时尚芭莎(2017-08-21)

《楚乔传》先导片一经发布,全网播放量即突破2000万,登顶微博话题总榜、电视剧榜和热门话题榜。画面里策马扬鞭、单手拔旗的赵丽颖眉眼一抬,那是楚乔的眼睛,“
看着她的眼睛,她好像见过了太多,经历了太多,于是变得淡定自若,又深沉如海,让人看也看不透。”
这是一个大家从未见过的赵丽颖。没有每天送上猪肝饭的封腾,没有代受六十四根销魂钉的白子画,只有从狼群和箭丛中百死一生独自抗争的楚乔。朝不保夕的日子里,睡梦中也穿着夜行服绑着钩锁飞刀,从未有过一夜安宁。到第四集楚乔才第一次展颜一笑,还是对着拍摄时只有空气的特效鹦鹉。赵丽颖正色着为楚乔解释:“
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没空跟你嘻嘻哈哈。”
和楚乔一样,曾经颠沛流离、东奔西顾的生活,赵丽颖并不陌生。
“她怎么扛过来的,她怎么觉得自己很失败,她也有落寞、无助、挫败的一面。” 赵丽颖在楚乔身上看到的东西,她希望低头忙碌、被挤压出负能量的人们也能看到,“
其实一个人去战斗,去工作,就是很辛苦的,也并不是只有你这样。但是我想说,生活已经很苦了,你要不要让生活一直这么苦?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我为了这个小理想努力过了,即使失败了也不觉得遗憾。” 楚乔吸引赵丽颖的就是这一点,她体验过伤害,才想让所有人免于伤害,在这个过程中明晰了自己的信仰。“
当时我和导演讨论过楚乔的信仰是什么,我想她就是追求和平、平等、自由的状态,让社会不再有那种阶级制度。只要有一个人对她还寄予希望,她都是有力量的。为了理想,她有执行力地去付诸了行动。” 要创新一件事,总要有一个人勇敢地站出来,她和楚乔身上,都有这样的使命感。“
楚乔就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而存在的,英雄最重要的是有使命感,我愿意让她去做这样的一个人。”

最近看完电影《摔跤吧爸爸》,楚乔附体的赵丽颖体会到英雄惜英雄的深刻共鸣。“
楚乔更像爸爸,她不是女儿。她不是被命运安排的、被动接受的,而是主动挑战。” 这和预想中楚乔对应女儿的设想完全不同,在她看来,楚乔之所以像爸爸是因为:虽然不被理解,但让更多人看到了,在命运的安排之外还有另一种活法,
“以自己的理想为基础,为自己而战”。
“
如果你明天赢了,并非自己独享胜利,有几百万个像她们一样的女孩跟你一起得胜。” 和爸爸对吉塔的激励一样,楚乔满足了赵丽颖小小的英雄主义。“
我不希望大家看到的电视剧里的女性角色永远拘泥于小情小爱,总是为男人斗来斗去、依附于男人。我希望她们能拥有更丰富的思想,积极地去追求自己的信仰。男人如果有英雄梦,为什么女人就不行呢?”
没有英雄救美的桥段,只有势均力敌的博弈。即便与曾经相濡以沫的战友渐行渐远,楚乔也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怀念和惋惜上。原著里被问及遭遇背叛会怎么办的楚乔笑言:“
我就先干掉那群女人,再干掉他,然后自立为王,霸占他的财产!” 而赵丽颖的回答则更通达:“
自己强大的话,被抛弃的时候可以选择出国旅游,选择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做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事。如果自己不强大,失恋了,做的事肯定都是在伤害自己。”
“
其实我就说不一定有人喜欢,大家看电视剧都是想图轻松自在。” 赵丽颖知道再演一个大家一看到就肯定会喜欢的角色会收获许多赞誉,但她不想,她想做一个“任性的”实验,“
我不想做那个迎合的、叫好的人,我是想做改变的人,既然要改变,就会有接受和不接受。我只是想看到能理解的人有多少。别的我不关注,那都不是我现在要care 的事情。”

跟所有人在聊。所有人。”《楚乔传》拍摄期间,赵丽颖就不断地和“
涉及到这个创作的所有人”讨论各种细节。结果显而易见,杀青大半年后,赵丽颖依然对《楚乔传》的细节如数家珍,对楚乔的内心感同身受。对《楚乔传》相关的疑问,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小说里就是这样的。” 难怪经纪人黄斌探班时对她诸多心疼,统统被她以“
原著楚乔就是自己上的”“
楚乔就是受伤了呀”
“楚乔就是瘦啊”之类的理由打回。“
如果她不辛苦,如果她没有意思,那我不想接。”
6 月5 日开播的《楚乔传》与两年前的《花千骨》几乎同期同档播出,颇具纪念意义,进步更得凸显,但演员赵丽颖没有做自己观众的习惯,偶尔碰见电视上放才会看上一眼。“
我演的我什么都知道,不需要去再看一遍,每个人物的感受我都记在心里。”《楚乔传》可能还有一个不追剧的理由—它是赵丽颖的泪点触发器。出道十一年,楚乔是第一个让赵丽颖拍完了戏还想哭的角色。在沙地里狂奔、翻滚、被狼叼,千军万马中万人敌,吊着威压飞来飞去的动作戏……看戏的时候都“替她疼”的部分,并不是最辛苦的,最让她想哭的,是心理的压抑与创伤。“
表面上的创伤可以愈合,但心理的创伤、痛苦有可能会让人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这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看到《楚乔传》的预告片,看到楚乔的任何东西,我都想哭。” 林更新是这部戏倒数第二个杀青的,他走后,赵丽颖就要一个人进行最后五天的拍摄。他们一起完成的最后一场戏恰恰是《楚乔传》的大结局,赵丽颖在剧中面对宇文玥离开时便格外能体会“永失我爱”的肝肠寸断。“
直到那一刻失去的时候,心理防线已经崩塌了,才敢面对自己的感情。真的觉得失去了,觉得他真的要走了。” 她回忆时尚算平静,工作人员却悄声告诉我们,那场戏后,赵丽颖哭到第二天都没能缓过劲儿来。
压抑的剧情让赵丽颖久久不能出戏,她觉得楚乔的灵魂在自己身上,“
那时候满身戾气,特别凶,看谁都是敌人”。好不容易请走了这位“大仙”,赵丽颖才觉得自己“和蔼”了许多。剧组再请她回去补拍,她只能说:“
我穿不了楚乔的衣服了,现在已经不是了。”

对团队而言,赵丽颖不算一个“听话”的艺人。她发微博直接“怼”营销号:“
人非圣贤,不需要总帮我撰写悲惨的故事,立奇怪的人设,感谢。我努力着我该努力的,也享受着我该享受的。愿大家享受生活,有理想,有未来。” 这条微博登上热搜后,团队才知道消息。“
他们把这个形容得不像个人,特别没有尊严,没有原则,没有底线。为什么我一定要蹲着吃觉得这样就是好的?一定要吃苦才好?一定要这样才会歌颂你的美德?” 她说起来还有些忿忿,“
我不是一个圣人,我只是一个很正常的人,一个生活在现实社会的人,为了让自己不苦,才这么努力。我追求更好的生活,但这一切都是我努力付诸行动得来的,我无愧于心。”
生活在一有风吹草动就被全网围观的web3.0时代,她不止一次地表示过特别喜欢20 世纪80年代的那些演员,专注、纯净,鲜有杂念。但作为这一代里的翘楚,她遗憾为什么观众不能怜取眼前人。遗憾促使她开始思考一些问题,为什么大家总喜欢怀旧?是因为他们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吗?还是从前的专注不得不分给如今必须要做的赶通告、录综艺等等。“
因为那时觉得把戏演好了,才有说话的权利,可是现在,只是戏演好了还不行,比如说话又不好了,又挑别的毛病。要被他人各种点评,可能需要内心更强大吧。” 时代这把双刃剑将带领大家去向何方,赵丽颖的思考大于他人对她的想象。
赵丽颖始终不是特别愿意上真人秀。她不想让“赵丽颖”暴露在三百六十度环绕的摄像机下。作为演员,最重要的特质是敏感,而作为艺人,后天筑起自我保护的防线仿佛成为了天然属性。“
其实大家可能自我保护意识都比较强,但我希望在自我保护意识强的时候,不要失掉真实的自己。”
“圆脸演不了女主角”“不会说话”“不时尚”,这都是席卷过赵丽颖的舆论风暴。她充分接受这些本职工作之外的不足:“
我没有必要去硬拗,我的性格硬拗不了,我也不给自己挖这个坑。每天花时间想着这些,太浪费了。” 她知道别人想让她变成什么样子,但“
你总听别人的,人都在变,你跟不上”,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权利始终在她自己手中。
和身不由己地被洪流裹挟着向前的人们不同,赵丽颖不想成为娱乐至死的拾柴者,她宁愿停下来,看清本心。“
演员就是演戏,只有角色的影子。要把这些时间用于去创造一些有意义的事,让大家对我们这些演员、偶像多一些改观。我想做这个时代里能让大家记住的我。怎么以让人们记住的方式去战斗?就是没有在做循规蹈矩的事。以前的演员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也希望我们这一代能留下。”
她不想让看客给她套上自己想象的完美人设,“多么多么的像杉杉那样傻白甜,每天都萌萌的”,在她看来,标签恰恰是演员的牢笼,而“有性格”正是她走到今天最重要的原因。“
我演的角色都挺有个性的,我也不可能是一个没性格的人。”
有时候世界就是这样不公平,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偶像来了》中的“赵小刀”横空出世,让赵丽颖确信:“
不想让你们了解就不让你们了解,如果让你们了解那就是真实的,我会找一个自己觉得适当的时候告诉你,真实的我是什么样子,无论你喜不喜欢。”

当旁人的判断不再对赵丽颖产生影响,她的焦虑更多地来自于对自己的期待。一点点停步不前的感觉都会让她恐慌,她想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在演戏方面还有多少进步空间。
有人说,赵丽颖一年365 天有360 天在剧组,高强度工作让她觉得自己始终处于满电状态,没有放空机会,充电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事。两年前赵丽颖就在计划休息,直到今年4月6 日《西游记·女儿国》杀青后才得以实现。所谓“休息”的两个月里,路演、杂志拍摄、采访一样不落,没有给她留下多少在家闷头睡大觉的空闲。实际上,有时间她也睡不着。刚拍完《楚乔传》时,精神上还处于高度集中紧张的状态,她一宿一宿地睁眼到天明。长期的剧组生活让赵丽颖觉得,在组似乎更有安全感。她把睡觉当作解决问题的方式,被失眠影响无法呈现最好状态,她一面笑着安慰自己“网上说聪明的人都睡不着觉”,一面焦虑睡不着成了她如今的困扰。
出道十一年,赵丽颖已度过辛苦奋斗阶段,经过那些放下情绪、一心低头往前冲的日子,站在升级过渡期的她,开始明确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不要固步自封,也不要逼迫自己,没有什么比“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更值得努力的了。“
必须得经历一个阶段才会知道开心最重要。要想升华到另一个阶段,肯定要先把自己找回来。30 岁嘛,过了十年了,要有过渡期才知道未来十年要什么。”
能力增长和自信对她而言一直是“并驾齐驱的”。“
以前自卑来自于没有作品。我的每一步大家都有目共睹,从小丫鬟一直到现在。我没什么可隐瞒的,也没什么可去修饰美化的,我自己变强大了,可能有更多的事我就不会特别在意了。” 她希望能和更多优秀的人合作,甚至去做一些自己以前可能排斥的工作,走到那些她没有去过的更高点,挖掘出特别的自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赵丽颖是早熟的,她习惯在心里揣着事儿,随之而来的是充分的自我开发。现在大了,开始学会把小时候想得多的“枝杈”掰掉,更懂得分辨对错,也知道自己要什么。

拍摄结束,赵丽颖去录《楚乔传》的主题曲《望》,合唱的张碧晨是她的圈内好友。她喜欢唱歌,《向往的生活》里谢娜提到,去年过年赵丽颖只休了三天,都在和她一起唱K。朋友在圈子里弥足珍贵,那些年一起迷茫过、奋斗过的伙伴们保留在赵丽颖内心最柔软的角落。前不久赵丽颖还为与失散很久的朋友重逢默默掉泪,她真诚地希望大家都越来越好,即使不常聚会,即使在一起时并不追求什么意义,只是玩闹与陪伴。
“
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扶持。” 很少谈及感情观的赵丽颖说这句话时带着几分与皮相不相符的老成。一切都要建立在“
爱的基础上”。“
如果不爱,不会有什么安全感。如果爱,就会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
她不是一个很难开始一段情感关系的人,也不困苦于“没有懂我的人”,坦然地接受人作为个体的差异。然而,让赵丽颖困惑的是,为什么现在两个人遇到问题时不愿意去解决而选择放弃对方?为什么责任越来越被看轻了?她有一个理想的感情观—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激情退去,爱情的火花已蹦完了,那可能剩下的就是,聊人生,而且还能聊到一块去,坐在那儿待着,待得住,不寂寞,这个人一直陪着你,不离不弃,我觉得这挺难得的。”
曾经的赵丽颖像只刺猬,把自己包裹得紧紧的,常常对他人或善意或恶意的评论都不自觉给出过激的反应。现在赵丽颖觉得自己有了底气,让她敢于在公众面前再释放出多一点点自我,无论是在微博和周冬雨的表情包大战,还是晒出向林更新“讨要”红包的聊天记录。如果说陆贞是她的上一阶段,那楚乔就是她的当下,她的期许和憧憬。“
这个女孩子,单薄瘦小,无权无势,却拥有一颗世界上最坚强的心。” 书里写的,是楚乔,也是赵丽颖。
来源:
http://www.trendsgroup.com.cn/2017/0821/222973.shtml